“太好了,不用搬家了!”2025年3月7日清晨,深圳市福田区某自建房的租客微信群里,一条好消息引发群友纷纷点赞。
这栋被隔成一个个套间的六层半自建房,是十几户来深务工者温暖的“家”。就在前一天,福田区人民法院的执行团队经过周密部署和现场协调,顺利将涉案的17套房产移交给申请执行人,实现一起家庭纠纷化解与十几户租客居住权益保障的多方共赢。
权属之争成僵局,多年拉锯终待解
这起房产纠纷源起于房主夫妻2020年的离婚诉讼,经法院生效判决确认,福田区某村的一栋房产,其中左半边17套房的使用权归孙女士所有。而后,孙女士又将上述房屋使用权转让给三个女儿(小乙、小丙、小丁)。然而,早在2016年起,儿子小甲夫妇就实际控制并出租涉案房产,房产分割后,小甲以“房屋系其出资建造并长期管理”为由,拒绝将房产使用权交给妹妹们。妹妹们手握判决书却“有房无权”,双方争吵不断,甚至闹上法庭。租客们也因产权不明而忧心忡忡。虽经多次诉讼,判决早已生效,但执行移交却因小甲夫妇的异议、复议、再审及确权诉讼等程序而受阻。期间,母女四人曾起诉租客要求向他们而非小甲支付租金,但租客认为,房屋租赁合同是与小甲签订,并已预付租金,故未向小乙、小丙、小丁支付租金。
2023年,母女四人再次起诉,法院判决小甲夫妇需腾退涉案房屋并支付房屋占用费。判决生效后,案件进入执行程序。
刚柔并济破坚冰,清点移交稳过渡
这个案件,一边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兄妹产权拉锯,一边是十几户租客的稳定居住权益保障。案子该怎么执行?
“不能只顾着把房子强行收回来,激化了矛盾,更不能让无辜的租客没了住处。”承办此案的叶振传法官深知其中的敏感和艰难。
首要任务是让小甲夫妇把房产移交给母女四人。执行法官向小甲夫妇发出了《限期腾退移交房产通知书》,明确告知其法律义务和拒不履行的严重后果。可是,限定时间已过,小甲夫妇依然没有动静。
2025年3月6日,执行法官来到执行现场。
“法院已向你们送达《限期腾退移交房产通知书》,请你们按期腾退移交涉案房产,你们仍不履行义务。拒不履行生效判决义务的,法院将依法进行罚款、拘留,情节严重的还涉嫌构成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今天,我们是来强制腾房的。你们是主动移交?还是我们依法采取措施?”
执行法官语气严肃但态度诚恳,既向小甲夫妇讲清法律的“红线”,也分析了僵持下去的利害:“你们的母亲已经80多岁了,因为房子的事情闹得家宅不宁,实在是没有必要。租户们都是因为信任你,和你签了租赁合同,如果因为强制腾退让他们搬离,导致他们无法正常居住,影响太大了!”最终,在法律威严和执行法官的反复释法明理下,小甲夫妇表示:“我们今天就移交。”
移交并非简单拿钥匙。执行干警立刻化身“清点员”,开始全面摸底:“哪套房子租到几月?租金收了多少?空房里有什么东西?钥匙在哪……”每一个细节都仔细记录在案。随后,执行团队通知三姐妹到场,当面点清、核对、移交,并让她们书面签收。
一纸公告安民心,无缝续租解难忧
房子移交了,新的担忧立刻涌上心头。租客们焦急地围住执行法官:“现在房东换人了,我们原来的租约还算数吗?还能继续住吗?”新房东三姐妹也犯愁:“万一租客还是把钱交给原来的房东怎么办?”
执行法官敏锐察觉双方顾虑。他马上把新房东和租客代表的关切拢到一起,现场开展调解工作。经过沟通协调,三姐妹一致表示:“租客们生活都不容易,只要你们愿意,原来的租约我们认!”并指定了小丁为房屋管理人。法院随即在楼栋最显眼的位置贴出公告,载明:房屋使用权已依法移交,自今日起由小乙、小丙、小丁对上述房屋行使管理、使用、收益的权利,三人同意继受原租赁合同;新管理人的联系方式如下......
这纸公告,像一颗“定心丸”,瞬间化解了租客们的忧虑。消息在租客微信群里传开,才有了开头那一片“不用搬家”的欢呼。
与此同时,法院也把小甲夫妇拖欠多年的房屋占用费执行到位,支付给了三姐妹。一场持续多年、牵扯亲情与民生的房产纠纷,在法院善意文明执行下,终于圆满化解。
“执行工作既要捍卫法律尊严,也要守护民生底线。”执行法官坚定地说。此案的执行,正是人民法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司法为民宗旨的生动写照。深圳法院将坚持“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办”理念,持续探索涉民生案件执行新路径,以更精细的工作、更周全的保障,努力让每一份公平正义的裁判文书都转化为人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安宁与保障。
采写:叶振传、林永青、申露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