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的终点,重建爱的起点

  “宝贝看这里,妈妈给你买了会唱歌的绘本哦!”屏幕那端,4岁的淘淘(化名)伸出小手触碰摄像头。这次久违的视频通话,凝结着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团队连日来的调解心血。

  近日,福田法院将心理学知识巧妙融入法律程序中,成功调解一起探望权纠纷,以爱之名在婚姻关系的终点之上,重启离异家庭的亲子关系。

  

婚姻破裂 亲情受阻

  “法官,我连给孩子喂奶的权利都没有……”法庭上,原告李女士哽咽难言。

  时光回溯到2016年,李女士与郑先生登记结婚,婚后因家庭压力,李女士被迫辞去工作当起“全职主妇”,而郑先生也长期待业在家,双方均无收入来源,日常开销全靠李女士的婚前积蓄及公婆接济。三年后,李女士生下儿子淘淘,可是,小生命的到来非但没有给这个小家庭带来转机,反而因经济压力、生活琐事等经常产生矛盾,使得夫妻感情逐渐恶化。

  “蚕豆病可是会遗传的……”“你跟孩子的生辰八字不合!”郑先生的家人以李女士患有蚕豆病为由,禁止母乳喂养,更以封建迷信等说辞阻挠母子接触。

  淘淘半岁后,李女士与郑先生分居,且在分居期间,郑先生及其家属拒绝李女士探望淘淘。2024年12月,李女士诉至法院,请求判决离婚、淘淘归其抚养,并由郑先生按月支付抚养费。


各执一词 分歧难消

  案件由家事审判团队彭茗慧法官承办。受理案件后,法官立即组织双方当事人到庭进行事实调查,并安排家事调解员、心理咨询师介入疏导。调解过程中双方均表示同意离婚,但就婚生子的抚养权及探视权问题仍存在矛盾,无法达成共识。

  “孩子从没主动要求见她,说明根本不需要这个母亲,她也照顾不好孩子!”郑先生认为淘淘在父母分居期间从未主动提出与母亲见面或共同生活,便断定淘淘并无与李女士相处的需求。

  此言一出,李女士原本隐忍的泪水再也止不住,夺眶而出,她声嘶力竭地反驳道:“你和你的家人把我拒之门外,硬生生切断我和孩子之间的联系,现在却说孩子不需要我?”

  李女士的情绪一时失控,刚有松动迹象的调解进程再度陷入僵局。


温情调解 法护童心

  面对双方激烈的争执,考虑到家事案件的处理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承办法官决定采取更为细致和人性化的调解策略,从多维度出发,包括儿童心理成长和发展的规律、现有法律对探视权的明确规定、分居期间双方与婚生子相处的现实情况以及离婚后亲子关系重建存在的困难等,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心理辅导、调解、释明。

  “夫妻关系中的矛盾,不应成为亲子关系的阻碍。依法探视子女、建立亲子关系,是妇女的合法权益,必须予以充分保护。你们的婚姻关系结束了,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牵绊,是永远割舍不断的。”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爱与母爱的共同滋养,任何一方的缺失都可能对其造成不可弥补的心理伤害……”

  在承办法官的耐心调解下,最终双方达成和解,解除婚姻关系,淘淘由郑先生抚养,同时根据孩子目前的抚养状况,结合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设计了“过渡性、分阶段探视”方案,既能保障李女士的合法探视权利,又符合亲子感情逐步建立的规律。

  在出具调解书后,承办法官敏锐地察觉到,由于双方前期矛盾引发的互不信任,对探视权的执行仍存在心理障碍。为此,法官针对亲子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向双方当事人及社区发送家庭教育指导令,督促他们在离婚后密切留意孩子的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确保李女士依法享有探视权,并指导双方正确处理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家庭教育指导令发出后,承办法官主动联系李女士回访,了解其探视权的履行情况。

  李女士在电话那头,语气轻快地回复道:“谢谢彭法官,目前探视过程顺顺利利的,孩子和我相处也很融洽。”


  当婚姻关系行至“爱的终点”,福田法院以司法智慧重塑“爱的起点”。2025年以来,福田法院发出家庭指导教育令8份,为修复家庭关系、守护亲情纽带提供法治支撑。


  采写:彭茗慧、申露


分享到: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