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活水润湾区 民营经济春潮涌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深圳,作为全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2024年民营企业数量已突破262万户,占企业总量比重约97%,对GDP贡献超过50%,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图片 1.png

  民营经济春潮涌动,创新活力奔腾不息。这背后,彰显的是这座城市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近年来,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聚焦支持和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务,立足审判职能,转变司法理念,从保护创新、实质解纷到为企业纾困解难,靠前服务,出台并优化多项助企暖企举措,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让民营企业在法治轨道上轻装前行、加速奔跑。


  助企向“新”行

  447家科技企业、200余个高端科研项目、1.5万余名科研人才……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聚了如此多的创新要素,这里就是“小河弯弯”蝶变的“科创引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2023年8月,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实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国家级战略,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职能,2024年1月,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人民法庭(简称河套法庭)获批设立,同年4月26日揭牌运行,为河套合作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法治动能。

 图片 2.png

  “福田法院的法官办案能够抓住争议焦点,做出公正判决,整个深圳的法治化水平、法治化营商环境都是很好的。”今年2月,深圳市某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朱先生在接受深圳卫视采访时这样说道。2018年,朱先生任职的企业与苏州某生物医药公司就地屈孕酮产业化达成合作协议,因合作没有达到预期,苏州某生物医药公司向福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双方合作协议,并以非法垄断技术、妨碍技术进步为由,主张协议中“双方由于各种原因终止该项目合作,甲方十年内不得开发该产品及披露该项目技术机密”的约定条款无效。福田法院经审理认为,上述条款是为限制苏州某生物医药公司在合同终止后使用、披露合作期间获取的技术秘密,根据合同性质和目的,该约定并不构成技术垄断、妨碍技术进步,故该条款有效。这一判决,有力地守护了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创新成果,让企业专心创新、安心发展。

  创新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灵魂,保护创新就是促推发展,福田法院针对知识产权领域的恶意、严重侵权行为,用严格保护传递保护企业创新的信心和决心,2024年以来共计判决惩罚性赔偿1570万元。某知名咖啡品牌遭遇“像素级”模仿,从门头招牌到账号头像被热某公司全方位“傍名牌”“搭便车”,福田法院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判决热某公司赔偿500万元,该案例入选广东省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

  在知识产权跨境保护方面,福田法院正在探索一条融通开放的“示范之路”:积极行使涉外涉港澳台知识产权纠纷管辖权,审结涉外涉港澳台知识产权案件128件;联合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仲裁中心设立“河套知识产权司法与仲裁协同保护中心”,构建“河套法庭-巡回审判点-仲裁”一站式协同保护平台;与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建立共同提升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针对商业标识跨境司法保护开展专题研究,以专业化审判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针对涉进出口案件的行为保全,探索与海关行政执法的衔接机制,推动知识产权综合治理;发布《涉外涉港澳台知识产权案件审理状况白皮书》,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法治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很快,法院在创新成果保护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指导和支持,”晶泰科技法务代表这样说道。今年以来,福田法院多次走访辖区创新型科技企业,主动对接企业的司法需求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遇到的难点、堵点,为企业提供“靶向”司法服务。举办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题活动,发布《企业商业标识规范管理与维权指引》,连续六年发布知识产权白皮书,围绕新业态和前沿领域发布8个典型案例,开展助力企业“出海”等主题讲座4场覆盖3700余人次,护航民营经济不断向“新”发展。

 图片 3.png


解企讼之忧

  前不久,邱先生作为某装饰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通过深圳移动微法院在线申请成功了一宗承揽合同纠纷案件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两家企业最终握手言和。“对企业来讲,如果被起诉,可能会在招投标、贷款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一旦账户被冻结,难免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谈及“诉讼”,邱先生道出企业的忧虑,但随着市场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各类涉民企矛盾纠纷不断增多,无形中增加了民营企业纠纷解决成本。

  如何让商事纠纷高效率、低成本化解,变“末端裁判”为“源头预防”“实质解纷”?福田法院开出了分层递进、前端协同的“药方”:推动设立全市首个区商事金融一体化调处中心,引入市场化商事调解,形成“党委政法委统筹、司法行政机关主导、公证机构日常运营、法院业务指导”的协同运行机制,提高纠纷调处能力;创新智能化调解模式,研发上线一体化调处系统,融合区块链存证、智能云呼、失联信息修复、会话风险控制等功能,有效解决“找人难”堵点,提高调解效率,实现解纷过程全流程监管。自中心成立以来,已成功化解纠纷2.3万件。

  同时,福田法院还通过组建“法官+辅助人员+调解员”新型团队,深化全流程诉调对接,法官全程指导调解员调解,以调判结合实现“可调则调”。上述某装饰公司的涉诉纠纷,正是在这样的机制下妥善解决的:承办法官发现装饰公司并非恶意拖欠货款,而是陷入资金流动性困境,原告公司也急需回款维持运转,单纯判决可能会让装饰公司雪上加霜,调解才是解纷的上策。法官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后,案件交由调解员调解,当日调解成功并在线制作调解笔录,法官依法审查进行司法确认。

  企业发展需要“喘息时间”。为优化营商环境,将司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福田法院坚持善意文明执行、审慎保全理念,制定《规范涉企案件财产保全若干问题解答》,加强财产保全必要性审查,强化涉企执行案件影响评估,实行执行异议快速处理、预处罚、信用修复等机制,对能“活封”的财产,尽量不进行“死封”,使查封财产能够物尽其用,努力实现既让事“结”,又让厂“活”的司法效果。

图片 4.png


救企破“茧”生

  保障市场的“优胜劣汰”和“吐故纳新”,是优质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

  福田法院2018年在全省率先开展“执转破”试点,去年成为全省首批“执破融合”试点法院,通过“执破融合”坚持做好“加减法”:以重整、和解保留优质资产,使企业“起死回生”做好“加法”;对“僵尸企业”,果断破产清算做好“减法”实现“腾笼换鸟”,充分释放社会资源,让市场“新陈代谢”更高效。

  “这家手游开发小微企业虽陷债务危机,稀缺的游戏版号和知识产权是核心资产,很有市场价值,应竭力挽救!”福田区法院“执破融合”团队吴品芬法官在执行阶段筛查星某游戏公司案件时,对关联案件、资产负债、股东结构等信息全方位扫描,捕捉到关键信息。

  公司游戏版号及关联知识产权无法直接拍卖,但行业交易需求旺盛,执行程序走不通,破产重整是最优解。

  于是,福田法院通过“执破融合”,执破两端共同发力、高效衔接,精准识别核心资产价值后快速导入破产重整、匹配投资人,迅速找到了另一家同业公司接手稀缺版号资源,仅用39天就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债权100%清偿,技术团队全部保留。

  事后,星某游戏公司负责人李某激动地说:“是法院给了我们绝处逢生的机会!”

  “上医治未病”,企业“诊疗”同样如此。福田法院联动市场监管、税务、企业重组服务中心等部门,共享企业信息,整合重组协调人、专家、投资人等资源,形成“前期帮扶+司法保障”的全周期救助链条,将债务危机处置节点从“病危抢救”前移至“亚健康干预”。同时,设立全市首个执破融合事务中心,常态化对进入法院的诉讼案件和终本案件开展“健康扫描”,发现有重整潜力的企业迅速开展预审查,2023年以来精准锁定91家危困企业移送破产审查。

 图片 5.png


  “生了病”的企业可以通过“执破融合”焕发新机,那些长期“执行不能”的涉企案件是否也可以加速“出清”?“执破融合”的另一面就是畅通“僵尸企业”的退出通道,福田法院创新“无产快进、有产笃攻”差异化办案机制:对资不抵债、无挽救价值且无产可破的企业,实行批量打包处理,依托执行系统集中查控财产、集约摇珠选定管理人,让市场出清“加速跑”,某公司实现3个月内快速出清,2023年以来共出清“僵尸企业”68家,清理债务45.6亿元,妥善安置职工1971名。对有潜在价值的企业,则精准施策,严控办案周期,仅用四个月办结某信息技术公司破产案件,推动化解一批执行积案。


护企稳远航

  “您好,我公司的房产被查封了,但现在公司经营困难,亟须用该房产向银行申请贷款,法院能不能先解封……”一日,福田法院司法助企工作室收到这样一条企业诉求。

  今年3月,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统一部署下,一个统筹制定助企政策,集中受理企业法律诉求,督导落实助企措施,确保企业需求件件有回响、事事有回音的“总调度台”——司法助企工作室在福田法院挂牌设立,同步开通线上反馈二维码、企业服务专线、线下实体工作室,专人专线实时对接企业需求。

 图片 6.png

2025年3月7日,福田法院司法助企工作室揭牌,举办“福润千商 法护启航”民企代表座谈会


  接到上述企业诉求后,司法助企工作室立即核实相关情况,了解到企业涉诉纠纷较多,矛盾冲突尖锐。在详细分析了企业的涉诉及被保全财产情况后,助企工作室向企业提出了保全置换、分批处理、打包调解的合理建议,同时,与案件承办法官一起积极与双方沟通,最终企业与案涉房产的保全申请人达成和解,法院于当日完成房产的解封,助力企业成功办理银行抵押贷款,自救重生。

  循法而行,是企业经营之基;防患未然,是基业长青之道。为助力民营企业完善管理制度,减少相关纠纷产生,福田法院依托“一庭室一街道”对接机制,深入辖区开展走访调研,靶向“诊脉开方”;做实“问需+答疑+改进”常态沟通服务机制,针对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搜集的“遭遇‘劳动碰瓷’怎么办?”“怎么预防离职员工泄露商业秘密?”等企业用工风险防范需求,编制《企业用工典型法律风险提示手册》,并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企业代表250余人参加,资深法官现场详细解析企业用工中的风险点,提示管理漏洞和合规要点,助力企业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化解潜在劳动争议纠纷。今年以来,福田法院围绕助企暖企制定三项工作方案部署20项具体举措,举办“福润千商 法护企航”专题助企活动2次,发布涉企典型案例31篇,以靠前服务、精准指引赋能企业健康发展。

 图片 7.png

  “企有所需、我有所应”,从公正司法到服务优化,福田法院正以扎实履职的“清”和惠企安商的“亲”,精准回应企业发展司法需求,让民营经济的“一池春水”在“法治活水”的激发下,更加清澈、更添灵动、更富生机!



  采写:杨潍陌


分享到:

附件: